动态新闻

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彭登峰副教授课题组在《InfoMat》(IF=25)发表应力发光材料及其能源领域应用研究型文章

发布时间:2021-12-13    点击数:

光作为能量之源和信息载体的传播媒介,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光的产生有多种方式,例如:电致发光是指发光材料依靠外界电流或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例如包括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和电泵激光器;光致发光是指发光材料在外界光源激发下而发光的现象,例如包括夜明珠和各种荧光粉。不同于前两者,力致发光(Mechanoluminescence, ML)是发光材料受到外界机械刺激(如碰撞、摩擦、拉伸、弯曲、扭折、切割、超声等)时而发光的现象,无需依赖电场和光源,在新光源、物联网、智能传感系统和建筑结构探伤及安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过去十年中,无论是新型力致发光材料体系的开发,还是传统型力致发光材料体系如硫化锌力致发光材料的应用,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然而,兼具高亮度、自恢复、颜色可调、低成本特性的力致发光材料仍屈指可数;同时,应用方面通常采用力致发光材料与弹性聚合物复合的方式,缺少相应的结构设计。

鉴于以上情况,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王春枫副研究员、彭登峰副教授与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潘曹峰教授、王中林院士等人合作,创新地采用废弃蛋壳作为原料,合成出高性能力致发光混合物,并结合结构设计(泡沫结构、核-壳结构),实现力致发光材料在自驱动传感、显示、水波能收集等方面的应用。该工作以“Mechanoluminescent hybrids from a natural resource for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为题近期发表在InfoMat上(影响因子25.405)。王春枫副研究员为文章第一作者,彭登峰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基金资助。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inf2.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