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顾樵 (德国国际量子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邀请人:李景镇 教授
时 间:2023年11月8日(周三)14:30
地 点: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典楼二楼会议室
摘要:
20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布,对历时一个世纪的玻尔-爱因斯坦之争,做出了明确的研判。量子力学彻底摆脱了“不完备”的阴影,它是一套系统、完整、严密、实用的科学理论。纠缠态不再是“远距离的幽灵作用”,它不但可以从实验室制备,而且具有实现长距离保密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的诱人前景。一个量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本讲座从“薛定谔猫”态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在介绍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纠缠态的物理概念、实验演示、重要应用、以及理论描述。最后以知更鸟导航为例,阐述量子纠缠在生命运动中的作用。
主讲人简历:
1977 年进入中国西北大学学习,1989 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量子光学),1991 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 年应国际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德国国际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 F. A. Popp教授邀请,前往德国进行合作研究,现任德国国际量子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从事量子光学、生物光子学、电化学发光的研究和应用长达 30 多年,发表 100 多篇论文和7 部专著,完成 30 多个科研项目,拥有三项专利。特别是,基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和量子力学方法,建立了生物光子辐射的量子理论,推导出了一套描述生物光子动力学与稳态行为的参数,它们被发现与众多生物样品的实验结果符合很好,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重视,被冠名为"Gu Parameters" (“顾参数”)。基于这套参数的理论指导,发明了简单实用的生物光子探测仪,使生物光子学研究发展成为一项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检验、医疗科技、环境监测、农业科学等领域。是国内外近 30 所大学、研究所和其他学术单位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