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由课题牵头单位深圳大学主办,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和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大型桥隧结构灾后快速检测评估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编号:2019YFC1511100)”项目课题二“大型桥隧灾变快速检测视觉技术及装备”2021年度课题研讨会在深圳顺利召开,深圳大学于起峰院士、陈湘生院士、湖南大学陈政清院士、哈尔滨大学李惠教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李娜教授及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徐平院长等参加了评审会,课题各参与单位参加了线上同步会议。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徐平代表学院对评审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学院于起峰院士团队近年来一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该课题由深圳大学智能光测研究院刘肖琳研究员课题组承担。评审会上,刘肖琳研究员课题组汇报了2020年-2021年课题研究的进展和重要成果。项目跟踪专家陈政清院士、陈湘生院士、于起峰院士、李惠教授以及李娜教授听取了各课题参与单位的汇报,对课题2020-2021年度在三维图像雷达系统开发与测试、小样本损伤识别、基于无人机的缺陷检测与定位、串联相机网络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表示充分肯定,特别是在桥梁全跨动挠度监测方面,千米级实桥验证达到了毫米级测量精度,该成果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进展整体上达到中期考核要求,为了便于在相关行业进行推广应用,专家组还提出了改进意见。
据悉,该课题组研发的串并联相机网络亚毫米级静动态变形光测系统在上海机场联络线、湖北棋盘洲大桥(悬索桥 单跨1038米)、广东江顺大桥(斜拉桥 三跨1171米)、深中通道沉管、广州地铁路面等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亚毫米的变形测量精度,相关方法已经纳入了铁道行业标准。

